找到相关内容1483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顺法师〈修定--修心与心性本净〉之商榷

    “修心”一定等于“修定”,是不十分正确的。  譬喻什么?  我们再回过头来检阅印顺法师所引经的经文,以汉译来说,即《杂阿》一二四六和一二四七。这二部都以炼金师的技巧和次第来说明修习时应注意的事...可以谈谈关于以譬喻来说明“心性本净”的问题。事实上,从《杂阿》以来,譬喻就一直是佛陀在说法时常常使用的方法。“观五蕴如病、如瘫、如刺、如杀、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”[注二一]乃是原始经典的成句,“色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0059586.html
  • “缘起应断支”与“胚胎干细胞研究”访谈侧记

    先断“触”。   昭慧法师于是根据《杂阿》,说明这两个答案都没有错,此中牵涉到渐修与顿修的不同要领。她解释道:从“蕴相应教”来看:“色无常,受想行识无常”、“无常故‘苦’”,‘苦’即是苦受,要观...不实而生,生已即灭。”这也是《杂阿》中“胜义空”的内容。   二、“胚胎干细胞研究”之佛法观点   九十六年七月十九日下午,中大哲研所李瑞全所长与中大前校长刘全生的女儿刘安华(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40279880.html
  • 《阿》中的病缘增上解脱

    贵在勇猛精进。即使患病时,也要时刻警醒自己如法如律,正念正智。  正念正智  佛陀在世的时候,比丘生病也是常有的事。《杂阿》第三十七卷第一〇二八中记载,众多比丘集于伽梨隶讲堂时,“多有比丘疾病”...”,“正知而住”。中又说,于苦、乐、不苦不乐三种觉受,要观察它们是无常有为,心因缘生,于是便舍三受,使“贪欲使者永不复使”。  又佛陀在《杂阿》第一卷第四中说,于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“若知、...

    释恒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1739822.html
  • 关于“十八界”的法教

      ——阿解脱道次第之二(3)  一 《杂阿》 四四四 (四四五)  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众生常与界俱,与界和合。云何众生常与界俱?谓众生行不善心时与不善界俱,善心时与善界俱,胜心时与胜界俱,鄙心时与鄙界俱。是故,诸比丘!当作是学,善种种界!  二 《杂阿》 四四六 (四四七)  复有尊者大迦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,一切皆是少欲知足,头陀苦行。  尊者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,一切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1742347.html
  • 题解

    「事契经」(为今『杂阿』之核心部分)。可见两位大乘论师非常尊重「阿」。  *(1)年代依据望月佛教大辞典第六册年表,以下例同。  (2)朱士行「汉录」,「佛祖统纪」卷三十四。  (3)隋费长房「...后来居上,我国当代印顺长老的研究(4) 更是超前一大步。  (1)见至『四教仪」、法藏「五教章」。  (2)汉译『杂阿』五十卷一三六二为说一切有部诵本~见印顺「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」页九七。  汉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1159551.html
  • 释尊时期的分教和阿的集成之研究

    时阿那律中夜早起,正身端坐,诵《法句偈》及《波罗延》、《大德之偈》,又复高声诵习其义及《修多罗》等。(T2, p480c)   《杂阿》记载著:   时尊者阿那律陀,于摩竭提国人间游行,到毕陵伽...”因忧事者,如佛一时见老夫妻,便自颂曰:“少不修梵行,丧失圣财宝,今如二老鹤,共守一枯池。”(T27, p660a)   这些“自说”早期即已传出,《杂阿》记载著释尊自说《优陀那偈》之事:   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647085.html
  • 《论语》和《阿》透显的因材施教

    方式达到“法法相类、法法相润”的效果(《杂阿》 T.99, vol.2,p.208c)。渐次升进有二方面的意思。一者,个别的法门层层深入,越走越精细,而非一蹴可成。(注 16)二者,经由一法门的多加修习而有稳固的基础,可助成二法乃至多法的渐次起修,这样逐步扩增,将众多法门在修学上做有机的连贯,共同导向佛法实践的目标,此即“次第尽有漏”、“次第无明断?明生”(《杂阿》 T.99,vol.2,P...

    蔡耀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0747274.html
  • 佛陀本怀与人间佛教

    我”体而贪爱执取,由此使人的身心产生种种痛苦。为此,原始佛教对人们执著五蕴进行了破斥,如《杂阿》的《五阴诵》中大部分小都是在破除人们执著五蕴为我。   如《杂阿》第1说: ...于现实的欢喜与快乐,达到心解脱,即在情意方面得到解放,从而最终达到对解脱境界的证悟,不再流于轮回生死。   十二处、十八界是在五蕴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宇宙万物构成要素的分类。如杂阿》第276、...

    金小方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3952195.html
  • 四谛顿、渐现观之初探(1)

    故现观一词,佛法通常会专用于观察四谛。“谛”(satya,sacca)是审谛不倒,而确实如此的意思,中常以“如”(tatha)来形容“谛”。[9] 要知道,启发无漏慧的,即是四谛之法,如《杂阿》...起增上欲,学无间等。  又《杂阿》卷15“396”(大正2?106c)亦说欲得“法眼”当于四谛作无间等。  现观四谛的方法,在古老教法中,必须以“蕴、处、界”为对象,以观诸法共相─非常、苦、空、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0245314.html
  • 有关说一切有部的“三世实有、法体恒存”的论诤

    其中,第一个论证就是《杂阿》的经证;第二个论证是认识论上“二缘生识”的论证;第三个论证则是外境实有论的“识必依境”的论证;至于第四个论证,就是佛教业报因果律的论证。围绕著说一切有部这四个论证,唯识学...论证所成立的,其中包括:  第一个论证是以《杂阿》的经证为主,属于“圣言量”的范畴。这一个论证主要是在证明: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三世,作为被舍离的对象之前,必须是一种实有的存在;否则的话,即不可能...

    黄俊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1846117.html